张立文律师13501369536

北京专业刑事律师、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刑事诉讼法律事务部主任

哪些职务侵占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犯罪

2019-12-03 来源: 浏览:907

职务侵占罪 ,自2009年以来系多发类案件,但有好多的情况都不构成犯罪,需要区别开来,一些看似职务侵占的行为往往后面隐藏着好多不可告人的公司秘密,职务侵占与 挪用资金罪 、 侵占罪 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需要认真分析,因为三者的量刑不一样,职务侵占的最重,挪用资金的要轻,侵占罪最轻,有的职务类案件是因为公司的利益需要,比如通过员工帐户转帐提现等实现避税,类似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即使处罚也顶多是一个行政处罚,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职务侵占罪的构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1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职务侵占罪的四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单位的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公司与企业指的是非国有公司企业,如果是国有性质的那就是贪污应当按382、383条的规定处理)。

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在职务上主管、经手或者管理的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自己在本单位所具有一定职务(注意这里指的是本单位,并不是其它单位,也不包括与自己公司有关系的其它关联公司、控股公司、或者是全资子公司,当然身兼数职的除外),即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购物的便利条件。虽然是单位的工作人员,如果只是利用在本单位工作,熟悉工作环境等条件,不能视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不能构成本罪。

“非法占为己有”,是指行为人将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自己所有(一定是占为已有,如果犯罪嫌疑人口供表示过有还钱的想法或者已经还了钱的,那是挪用资金罪,量刑要轻一些,从职务侵占的五年以下,就变成了三年以下)。非法 占有 的方式通常表现为侵吞、盗窃、骗取等非法手段。

“数额较大”,这是区别本罪与非罪重要界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 公司法 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的规定,一般以侵占5000至2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的标准。

3、犯罪主观方面:直接故意,并具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

4、犯罪客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所有权 。这里所指的是本公司的财务所有权,而不包括公司的控股公司或者其它相关但独立的公司,比如办事处与分公司就不同,如果利用自己的职务将办事处的资金占为已有构成本罪,而将公司全资子公司的钱占为已有就不构成本罪,能不能构成其它犯罪还要看具体具体情况。

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相关阅读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

【案例六】最高检发布——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典型案例六

【案例五】最高检发布——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典型案例五

【案例四】最高检发布——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典型案例四

【案例三】最高检发布——民营企业职务侵占犯罪典型案例三

刑事法律咨询

13501369536

刑事知识

“两高”印发《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八)》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调整为“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公司、企业资产罪” 依法加强对法院提级管辖和再审提审的法律监督 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 办理海上涉砂刑事案件证据指引 最高人民检察院、建设部关于在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串通招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深入贯彻反腐败决策部署 依法从严惩治行贿犯罪 最高检印发《关于加强行贿犯罪案件办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 有效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公安部十一局负责人 就《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答记者问 “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关于办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13501369536

邮箱:jingshibianhuren@sina.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7号京师律师大厦

微信咨询

法律咨询 13501369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