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中止的量刑的标准在我国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的法律问题,北京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犯罪中止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本款规定,对中止犯的处罚是:(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特别提示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
二、共同犯罪中的中止:
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应当视情况区别对待:
(一)在简单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实行犯,共犯中有一人决定中止后,然后极力劝说其他人放弃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劝告,放弃本来可以继续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中止者成立犯罪中止,其他不成立;如果一人中止,虽然阻止或者他人但未能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由于不具备有效性特征,所以不能作为中止犯认定,只能在量刑时酌轻。不过有一种情况,如果中止者采取了一定措施,有效地中断自己先前行为与犯罪的联系(消除“原因力”),即使后来发生危害结果,仍然可以认定为中止。
(二)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实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应认定为未遂的教唆;帮助犯有一定的从属性,实行犯中止犯罪,帮助犯不知道,对其应按照犯罪预备认定,反过来,教唆犯、帮助犯要中止犯罪,对教唆犯来讲,必须阻止实行犯实施犯罪,使实行犯打消犯罪的念头,才构成中止,而帮助犯应采取有效措施,抵消自己的帮助行为对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
(三)中止犯如果向有关机关报告,司法机关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应认定为中止。
犯罪中止指的是并没有将全部的犯罪行为完成,其次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犯罪中止的并且没有造成实际损害的,将应当免除处罚。如果是犯罪中止的但是却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如果大家对于这个问题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向律师咨询。
延伸阅读:- 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的区别 两者侵犯的犯罪客体分别。传授犯罪方法罪有...
- 刑事犯罪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有哪...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 一般刑事犯罪记录是什么,能够撤... 刑事犯罪记录是指犯过罪受过刑罚处罚的人在...
如果你有其他关于犯罪中止的量刑的标准在我国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北京刑事辩护律师张立文。
相关阅读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
立案标准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